-高雄醫學大學 研發處-

禽流感病毒爆發可能造成經濟損失及大規模的禽隻死亡,進一步引起缺蛋、缺雞等民生危機, 此外,禽流感病毒還可能透過禽傳人,甚至人傳人造成流感疫情的擴散。過去已經有研究證實,禽流感病毒可以透過空氣傳播,尤其像是
H5H7亞型皆為高致病性病毒,H9甚至會與其他基因進行重組造成更嚴重的疫情,且候鳥也可能攜帶禽流感病毒,在每年遷徙期間,傳播至各地的禽場,引發禽流感的疫情。

    高雄醫學大學精準環境醫學研究中心陳培詩副執行長(亦為本校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與其研究團隊成功地建立大氣中禽流感病毒的採樣技術,並對大氣中禽流感病毒進行定量,因此,陳培詩教授與他的研究團隊利用此技術在候鳥棲息地收集大氣中禽流感病毒的樣本進行定量,以了解大氣中禽流感病毒濃度分布並評估其他的因素如何影響大氣中禽流感病毒濃度 。

    研究團隊花了近兩年的時間,使用鐵氟龍濾紙收集候鳥棲息地的大氣中禽流感病毒樣本,並通過定量即時聚合酶鏈反應進行病毒RNA分析包括H5H7H9亞型。研究團隊將大氣中禽流感病毒的濃度的結果與氣象因子、候鳥遷徙期間各鳥種的數量進行了分析,發現較低的溫度與大氣中的禽流感病毒(包含A型流感病毒、H7H9亞型)濃度較高有關,且在冷氣團影響期間,大氣中禽流感病毒H9亞型濃度也較高。在候鳥遷徙期間,大氣中禽流感病毒H7亞型濃度較高,此外,特定的候鳥品種會影響大氣中禽流感病毒濃度,其中包括尖尾鴨、小水鴨、花嘴鴨、琵嘴鴨、赤頸鴨、鳳頭潛鴨、反嘴鷸、黑面琵鷺、鷺鶿等,都與大氣中禽流感病毒H7H9亞型濃度增加有關,因此,空氣監測禽流感病毒或鳥種監測可能都可以對禽流感病毒的爆發提供警示,以降低禽流感對環境、公共衛生、經濟的損失。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並以「空氣監測禽流感病毒或鳥種監測警示禽流感病毒爆發創新技術」為題獲「第二十一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組」獎項。期望此研究結果可以提供流行病學及傳染病防治的價值。

 

影片介紹:https://youtu.be/W1GHw5cyNPA?si=gmi0COsXHw8fR-Ek

媒體報導:

1.中央社-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304170156.aspx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39115

 2.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32513

https://focusnews.com.tw/2023/04/498235/  

防堵禽流感 05

防堵禽流感 02

防堵禽流感 01

         防堵禽流感 03   防堵禽流感 04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