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醫學大學 產學處-

2024年第21屆「國家新創獎」中,高雄醫學大學以13項獲獎紀錄再創高峰,榮獲5項「學研新創獎」、3項「臨床新創獎」、5項「新創精進獎」,展現學研能量、臨床應用與技術精進各層面皆具備領先優勢,持續引領醫學創新全方位研發實力。

學研新創:跨領域研究,奪學研亮點

本次榮獲學研新創獎的技術不僅具備學術前瞻性,更緊扣臨床需求與產業應用趨勢。

l   陳立宗教授與國衛院洪文俊教授團隊「開發人源化CXCR2抗體治療實體癌並改善免疫微環境」:開發高特異性CXCR2抗體,可顯著抑制胰臟癌細胞與血癌細胞的生長並改善免疫微環境,抗體具有良好安全性,有機會成為CXCR2相關癌症治療新希望。

l   鄭琮霖教授團隊「預防或治療骨關節炎(OA)的凝血調節素(TM)miRNA」:專注於提高軟骨細胞的抗發炎、增生和遷移能力,以有效預防或治療骨關節炎。

l   陳培詩教授團隊「空氣監測禽流感病毒或鳥種監測警示禽流感病毒爆發創新技術」:開發可於空氣樣本採集與定量病毒之技術,能於短時間內分析空氣中的禽流感病毒,提供養禽場業者與政府部門防疫參考,降低禽流感病毒爆發所造成的民生與經濟損失。

l   林文瑋副教授團隊「雙型態呈色酵素報告基因系統:高通量藥物篩選的新選擇」:可大幅降低高通量藥物篩選之成本並提高藥物開發效率。

l   莊智弘副教授團隊「開發雙前驅IFNx-ICB抗體鎖平台以提升現今免疫點抑制抗體(ICB)的療效與安全性」:以開發的IFNx-ICB融合抗體平台在提高療效、降低副作用和擴大適用範圍等方面展現出巨大優勢,為癌症免疫治療領域帶來了全新契機。

臨床新創:結合AI與精準醫療,三項技術落地應用

高醫大臨床應用領域展現強大創新力,三項技術聚焦病患實際需求,強化診療效能與使用者體驗。

l   黃書彬教授團隊開發「攝護腺癌二代賀爾蒙藥物精準檢測服務」:可應用在攝護腺癌病患二代賀爾蒙藥物治療前檢測,目前初步對於藥物反應好壞的預測準確度已達87.25%,並提供臨床醫師精準用藥,預期增進二代賀爾蒙藥物治療的有效期,延長攝護腺癌病患的存活,減少無效醫療的浪費。

l   陳嘉炘教授團隊結合陽明交通大學柯立偉教授、清華大學吳志明教授及產業界共同研發「奇妙的智能舌頭振動訓練系統」:以振動模式讓舌頭拉伸器晶片記錄舌頭運動歷程,結合視覺回饋舌頭復健訓練遊戲可增進病患參與度及提高趣味性,並以腦波圖偵測系統即時客觀成效評估指標。

l   陳浩瑋醫師團隊開發「快速腎結石人工智慧篩檢系統」:結合中山大學高崇堯教授的人工智慧演算法,系統僅需受測者健檢資料即可分析體內是否有腎結石,經臨床測試準確率高達92.7%

新創精進:創新持續優化、邁向永續標竿

將研究成果從實驗室推向臨床與產業場域後,更進一步透過回饋機制與跨域合作,持續優化性能、拓展應用範圍。此次榮獲「新創精進獎」的5項技術,皆展現了高度的延伸價值,曾榮獲國家新創獎技術,於本次再度精進研發,獲得「新創精進獎」肯定,包括:傅尹志教授團隊「腕隧道症候群微創器具」、郭耀仁教授團隊「拆解型負壓裝置器在臨床傷口照護的創新研發」、郭藍遠教授團隊「前庭系統功能評估創新智慧裝置」、洪志興教授團隊「運用發展攜帶型多功能微型光譜儀使醫院大型檢驗室變精巧,使遠距醫療變完整」、「食在安全-邁向無管人生之創新咀嚼吞嚥整合照護服務」。

高醫大不僅技術成果卓越,更已完成多國專利佈局,並積極與產業鏈結,致力推動技術轉譯,開創醫療新價值,邁向國際創新高峰,更為「國家新創永續典範獎」打下堅實基礎。

 高醫大勇奪國家新創獎 01

 1,高醫大榮獲國家新創獎13項獎項肯定,獲獎團隊合影

          高醫大勇奪國家新創獎 02

2,臨床獲獎團隊泌尿科陳浩瑋醫師()、陳妤甄醫師及中山大學魏培修博士  

高醫大勇奪國家新創獎 03

3,學研獲獎團隊,右三陳培詩教授、林文瑋副教授、莊智弘副教授及臨床獲獎團隊,左三陳浩瑋醫師、陳嘉炘教授及黃書彬教授

 

高醫大勇奪國家新創獎 04

4,學研獲獎團隊鄭琮霖教授()、何美泠名譽教授

高醫大勇奪國家新創獎 05

5,臨床獲獎團隊泌尿科黃書彬教授(右三)及李佳陽教授(右二)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