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醫學大學 林志隆副校長-
塵封十七年的母愛絮語
慈母捨身護稚嬰,
生死抉擇愛更馨。
遺信十七載塵封,
每逢佳節淚沾襟。
每逢母親節,我總會想起她——那位堅強而偉大的母親。她的故事讓我對「母親」這兩個字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勾起思念茹苦含辛養育我的母親。
一場遲來的治療
初見她時是在門診診間,她37歲,與丈夫手牽著手,宛如新婚燕爾的小夫妻。詢問病史後,我注意到她頭皮上有一隆起的腫瘤,影像學顯示腫瘤已侵犯頭骨。我心中初步判斷為惡性腫瘤,但未直言,只建議她儘快住院切除腫瘤以確診。診間的氣氛凝重,這對夫妻似乎從我的言談中察覺了些許端倪,隨即預約了住院日期。
五、六個月過去了,她一直未回診,我心想或許她已在他院治療。忽然有一天,我在門診再次見到這對夫妻,他們眼中帶著憂鬱和些許期待。當她脫下那頂異於常態的高帽子,那景象震撼了我——從未見過如此巨大的頭皮腫瘤。心急之下,我脫口而出:「為何拖到現在才來?」
我的話傷了他們的心,他們的手依然緊扣,她淚如雨下。我頓時不知所措,像犯了錯的小孩無地自容。診間陷入一片沈靜,她止住哭泣,投以求助的眼神,輕聲說:「我查詢過,如果懷孕超過24週才接受麻醉手術,對孩子比較沒有影響。」
她的話讓我愣住了。原來,她並非怯於治療,而是為了肚子裡的孩子,選擇忍受病痛,等待胎兒達到較安全的週數。這是一個母親的抉擇,一個捨身護子的決定。
愛的堅持
我祈求上帝賜予我力量,全力醫治她和孩子。隨即展開一連串的檢查和治療,組建了醫療團隊,包括神經外科、整形外科、婦產科、小兒科和放射腫瘤科。我們順利完成了腫瘤切除及皮瓣移植手術,而她的女兒也平安出生。
在每一次的家庭會議中,我看到夫妻倆與雙方家長深厚的感情,令人動容,這也激勵了醫療團隊更加努力地照顧他們。她抱著女兒,高興地對我說,她會努力活下去,想看到女兒滿月、周歲,甚至長大。
天憐見憐,她終於陪伴女兒度過了周歲。但最終,我們的努力,她的堅強,大家的祈禱,還是敵不過癌症的無情折磨。她走了,醫療團隊都哭了,嘆天怨地,也自責不已。她的女兒還那麼小,是她唯一的寶貝,卻再也無法躺在母親溫暖的懷抱裡。
十七年的思念
她離世後,我寫了一封信給她的女兒,希望她知道母親是如此偉大:「母親像太陽一樣照耀,賜予你生命;像月亮一樣照顧著你,直到永遠。媽媽永遠在天上保佑著你,想念媽媽時,抬頭看,媽媽就在那裡。」
這封信已塵封了17年,每年的母親節,我都會拿出來看一看,思念這位偉大的母親。她以生命守護了女兒,詮釋了母愛最無私的模樣。
感恩母親的愛
母親,無論在世或天上,始終是最深的牽掛。她們的愛如春風化雨,撫慰我們的心靈;如燭光微微,照亮我們前行的路。每一位母親都值得被珍惜,值得被感謝。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讓我們不吝嗇地對母親說聲:「謝謝您,我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