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肽藥物因為效果好、副作用低,又能精準作用在特定目標,近年來成為全球藥物研發的熱門焦點。不過,胜肽分子越長,製作起來就越困難。不但需要複雜的純化流程,分子本身也不容易保持穩定,這些因素大大限制了新藥的發展。
目前常見的合成方式有「生物合成」和「化學合成」。生物合成雖然能大量生產,但需要花很多時間篩選菌株與純化,而且不容易製造變化型的胜肽。化學合成則分成液相和固相:液相適合短分子,但過程繁瑣;固相適合中長分子,但一旦超過30個胺基酸,合成效率就會大幅下降,失敗率高達兩成。
為了突破瓶頸,本校高佳麟教授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陳惠亭副教授帶領的團隊,開發出一項新技術:先把長胜肽切成片段,再把片段快速、有效率地鏈結起來。這種方法結合固相合成的優勢,不僅反應速度快、純度高,還能突破過去的限制,順利合成超過40個胺基酸的長胜肽。更棒的是,這項技術也符合「綠色製程」的概念,可以降低原料成本與時間人力的投入,效率遠勝於業界現有技術。
這項成果在2024年獲得國科會「科研創業萌芽計畫」補助,幫助團隊加速技術成熟與商業化。研究團隊不只專注於學術突破,也積極走入產業,參加國際原料展、訪談台灣各領域專家,深入了解市場需求。結果發現,目前市場上最缺乏的是「胜肽產品與其不純物的標準品」,而這正好是他們的技術強項。
未來三年,團隊計畫成立一家專門的胜肽合成公司,從台灣出發,服務國內外的製藥、生技與化妝品產業,協助業界降低研發成本、加速新藥開發。藉由技術與產業鏈的結合,他們希望推動胜肽藥物走向更廣泛的應用,開啟新藥研發的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