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隆 副校長 敬撰

中華民國一一四年十月

〈杏林不滅〉

杏影長留醫者心,

薪傳一脈續光陰。

思楨夜靜雲仍在,

念民風清月自新。

昨天,一位病人的家屬在我解釋病情後,悄悄跟著我走到電梯前。我以為她還有病情上的疑問,沒想到她輕聲地說:「我可不可以打擾你幾分鐘,問你一件事?」電梯門正好開了,我停下腳步,看著她那帶著期待的神情。

 

她問:「最近網路上寫孫楨民醫師的那篇文章,是你寫的嗎?」

我微笑點頭:「是的。」她的眼神瞬間亮了起來,像找到失散已久的光。

「我大學時期動過腦部手術,就是孫醫師替我開的。可惜他過世時,我沒能親自道別。這些年,我常上網搜尋有關他的資料……」她的聲音微顫,眼中閃爍著懷念。

 

那一刻,我再次體會到——醫師對病人的影響,可以穿越時間與生死。三十年前的一場手術,也許醫師早已忘記,但病人卻終生銘記。她的眼神裡,有感激、有惋惜,更有對一位好醫師的深深思念。

我之所以選擇神經外科,正是因為孫楨民老師。他是我在高醫的前輩與導師——待人謙遜、醫術精湛、文采出眾,是學子心中的典範。

記得有一次,我陪著他查房,看他如何以溫和的語氣耐心解釋病情,安撫焦慮的家屬,那一幕深深烙印在我心底。在手術台上,他神情專注、手法俐落,令人肅然起敬。

然而,命運無情。199739日,一場酒駕車禍奪走了他的生命。那天,整個醫界陷入悲痛。

師母含淚說:「今天他不只是撞死了我丈夫,還撞死了幾百個未來他能救回的生命。」

他的孩子也感慨:「十幾年過去了,一樣的事情還在發生。」

老師離世後,家屬將他的遺體捐出,成為醫學生的大體老師。他用生命完成最後一課,繼續教導後輩。那是一種震撼,也是一種啟示。

我在那一刻立下志願——要以他為榜樣,用一生延續他的精神,守護更多生命。

自此,我真正踏上了神經外科之路,並師承洪純隆教授,至今已三十年。

醫師與老師,一個救人助人,一個教人去救人助人。

日本人稱兩者皆為「先生(せんせい / sensei)」,中文則以「杏林」稱醫、「杏壇」稱師。而教學醫院醫師更兼二者之職,既立於杏林,也立於杏壇。

尤其在外科系,師徒相傳的文化深厚,我們學生也常以日文的「先生」來敬稱孫老師。

高醫創院院長杜聰明博士在九十大壽時,曾笑稱:「我這一生都在教書,從未替人看診,但我教出的學生有數千人,他們都在替我照顧病人、維持健康。」

他又說:「直到人世間的最後一刻,我仍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盡我所能,促成台灣醫學界更美好的發展。」

這段話出自莊永明〈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一文,收錄於《廿世紀台灣代表性人物》(林衡哲編,望春風文化,2001),正呼應了杜院長的座右銘「樂學至上,研究第一」,也成了高醫的精神標語。

孫老師以身作則、言教並行。在那個尚未強制戴安全帽、也沒有嚴格酒駕罰則的年代,高高屏地區能處理頭部外傷的神經外科醫師寥寥無幾。

老師曾提到一位車禍頭部外傷病人的故事:當時他接到在屏東的醫院急診照會,立即從高雄趕去評估,並建議緊急開顱手術以保性命。

家屬考量屏東醫療資源不足,便轉送高雄某綜合醫院。沒多久,孫老師又接到該院照會,趕去後才發現竟是同一位病人。

家屬仍猶豫不決,又想轉到對面的醫院,結果再度遇見孫醫師。

最後,他們終於決定將病人轉送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手術在孫老師的高明技術下順利完成,成功救回病人一命。

這不僅是一段醫術的傳奇,更是醫德的典範。

「當外科醫師要膽大、心細、健忘。」這是孫老師對我們的叮嚀。

膽大,是在危急中仍敢於決斷;

心細,是在刀下仍存憐憫與穩定;

健忘,則是懂得放下挫折、記取教訓、檢討失誤,從失落中重新出發。

六年的師徒情誼,讓我受益無窮。

老師常分享行醫的點滴與溫馨的故事,我也常以他為典範,期許自己能成為像他一樣的良醫。

只嘆師生緣淺,未能在他指導下多學幾年。

但人生的緣分雖短,卻深刻。

他以行醫之道啟發我,以生命教會我——「仁心不息」。

多年來,不論在國內外的機場、高鐵、會議廳或路跑現場,總會有學生主動上前:「林老師好!」

有時我記得不得名字,也忘記何時教過的學生,只覺得眼熟,但那份感動難以言喻。

有時與學生不期而遇的合照,也成為我珍藏回味的畫面。

那一聲問候的溫度,讓我深深明白:老師的精神,透過我們,繼續延續在下一代。

在醫院裡或院外,遇到病人或家屬向我打招呼,述說就醫的經過或病情的改善,甚至代已逝親人表達感謝,

那一句「林醫師」或「林P」,是最溫暖的肯定。

因為努力與真誠,病人與學生都能感受得到。

今年我參與審查「孫楨民醫師文學獎」,再次深切感受到老師對教育的長遠影響。

教育如風,無形卻有力——你或許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一定能看見它吹拂之後的改變。

老師,謝謝您用一生詮釋了醫者的初心。

我何其有幸,曾在您的教誨之下成長。

如今我所能做的,就是把這份感恩化為行醫與教學的力量,

讓您的精神,在杏林之中、在高醫人的心裡,永不止息,讓這份情傳承下去。

恩師孫楨民醫師前排左一深深影響林志隆後排右五一生行醫態度圖為1993年高醫外科運動會神外人員齊聚合影林志隆提供

恩師孫楨民醫師(前排左一)深深影響林志隆(後排右五)一生行醫態度。圖為1993年高醫外科運動會,神外人員齊聚合影。(林志隆提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