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醫學大學 林志隆副校長-

蜜愛

蜂蜜甘甜潤舌尖,

母親深愛似春泉。

無聲細語輕輕繞,

暖入心頭夢亦甜。

高杏隨筆 甜蜜蜜

 

蜂蜜就像大自然的甘露,甜而不膩,濃縮了花朵的精華,既美味又養生。

蔡阿嬤是養蜂人家,就像隔壁的阿桑一樣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這次,她因為疑似脊椎轉移住院檢查,不幸確診為癌症併脊椎轉移。對於年長的病人,我一般不會直接告知壞消息,先與蔡阿嬤的兒子、媳婦討論,如何讓阿嬤知情,以及未來的治療選擇。

 

家屬的決定如同台灣常見的做法——「先不讓阿嬤知道。」我們對她說,這只是個小小的良性腫瘤,開個小刀做個切片,腫瘤拿掉後症狀就會改善。我內心掙扎,阿嬤如此清醒、耳聰目明,理應有權利為自己做最後一次重大的決定。但想到醫學倫理四大原則中的自主原則(Autonomy),我更覺得應該讓她知情——病人的身體與選擇權應該受到尊重,醫師應當提供充分的資訊,讓病人做出知情決定(Informed Consent),而非強加或隱瞞。

 

每次進病房,我總會先透過拉簾的縫隙看她。每次都想開口告知真相,卻又遲疑。阿嬤靜靜地躺著,疼痛從她的神情裡溢出,而媳婦則如親生女兒般貼心地守護在旁。這一次,我下定決心要讓她知情,好讓她自主決定。

「阿嬤,我是林醫師。」拉簾未開,阿嬤的笑聲便已傳來,屋內的人瞬間各就各位,像一場精心排練的戲劇即將登場。

「林醫師,要不要喝杯蜜茶?我們家的蜜茶最好喝了,你一定要試試!」她像個熱情的老店員,誠懇但不太會推銷。她究竟是忘記了疼痛,還是忍著痛,故作堅強,不讓兒女擔心?而媳婦則像演技仍需雕琢的臨演,硬擠出一抹僵硬的笑容。我本已準備好的台詞,卻再也說不出口,只能順著這齣溫馨戲碼即興演出。

拉簾闔上,仿若謝幕,而真實的疼痛卻從未散場。這場戲,日日上演,四人病房的其他病人與家屬看得一清二楚。隨著時間推移,演員們的演技精進,唯有劇本未曾改變——沒有結局,只有無止盡的重複。

 

護理師們稱她為「蜜茶奶奶」,因為她總愛請人喝蜜茶。她們是最了解她痛苦的人,因為她們日夜照顧著她,見證她最真實的一面。

阿嬤接受了手術,也接受了放射線治療,但癌症仍步步侵蝕她的骨骼。儘管我們從未直接告知她診斷,但她去做放療,去照會血液腫瘤科,難道會不明白自己的病情嗎?有一天,我終於不忍再演下去,開口問她:「阿嬤,你知道自己得的是什麼病嗎?」這句不在劇本裡的台詞,瞬間攪亂了整個舞台,所有人愣住,似乎都不想再演下去了。

 

阿嬤淡淡一笑:「我早就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只是兒女孝順,不讓我知道,怕我難過,我便順著他們的心意,假裝不知道,讓他們少一點擔心。」

媳婦聽罷,忍不住放聲痛哭,反倒是阿嬤轉身安慰她。我仍記得那天病房裡的氣氛,異常沉重,異常安靜——戲不再演了,但演員和觀眾卻未曾離場。

自那天起,阿嬤依舊請我喝蜜茶,但她與媳婦的表情變得自然多了。而我也發現,當她不再演戲後,她的疼痛再也藏不住。這位偉大的母親,即使走到生命的盡頭,仍舊將兒女的擔憂擺在自己之前,這不就是母愛嗎?

 

這讓我想起自己的母親。媽媽有高血壓與糖尿病,我總叮囑她不能喝含糖飲料,而她總是笑著答應:「好,我會聽林醫師的話。」但媽媽長年住在台南,由姐姐照顧。我從沒想過,她竟偷偷與小孫女有個小約定——

媽媽驟逝後,那尚未上幼稚園的小姪女說:「阿嬤每天都帶我去販賣機,投飲料,喝統一茉莉蜜茶。嬤孫倆說好了,每人一瓶,不能帶回家,也不能跟任何人說。」

如果時光能重來,我一定不會再限制媽媽喝蜜茶了。

 

蜂蜜的甜,就像母親的愛,溫潤而深長,不張揚卻無處不在。

母愛如蜜,甜而不膩,潤物無聲,縈繞心間。

它悄然融入茶湯,帶來一絲暖意,正如母親在我們疲憊時遞上的一杯熱飲,無聲地撫慰身心。

它細膩滲入糕點,使平凡的滋味變得豐富,猶如母親的愛,不求回報,卻豐盈了我們的一生。

蜂蜜亦有療癒的力量,喉嚨乾澀時,它輕柔滋潤;傷口破損時,它靜靜修復。

這不正是母愛的寫照嗎?總在我們受傷時輕撫痛楚,無需言語,卻帶來無限力量。

 

Go to top